总体概述
建设背景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为加强XX市应急管理智慧化建设,提高XX市综合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构建科学、全面、
开放、先进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防范化解各种重大安全风险,抵御各类自然灾害,亟需建设XX市应急综合管理平台。XX市应急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可扭转当前我市传统单一的应急指挥模式,通过对安全生产、消防救援、防汛抗旱、防震救灾、森林消防、社会公共安全等多
方信息与资源的充分整合,真正实现应急管理规范化,预测预警智能化,风险管控精细化,应急响应模式化,应急指挥一体化。
项目建设必要性
应急管理信息化是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和推进社会安全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次XX市应急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将在前期信息化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与横向联通各部门专业平台、纵向贯通省、市、区、乡的四级应急管理平台的应急管理网
络,最终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综合性应急指挥平台体系。项目建设意义在于:
(1)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2019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他指出应急管理工
作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2)是贯彻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的基本手段
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等的贯彻落实需要信息化手段的支撑,单靠过去人盯死守的传统经验型方式和手段难以为继,需要加强事前防范,从源头治理,建立现代科学管理型制度。因此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些制度的陆续出台,必将促进安全生产制度尽快转化为行为主体的具体行为,一方面会较快、大范围提升部门、地方、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如果监督、引导手段跟不上,也会增加实现网络互通、资源共享的工作量和难
度,需要从建设规划上统筹考虑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网络完整、标准统一、功能扩展、资源共享、运行稳定等需求的解决方案。
(3)是加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保障能力建设的重大举措
应急管理信息化是创新安全监管监察方式的基础工程,是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由事后查处应对向事前防范转变,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科学管理型转变的重要载体。安全监管工程是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保障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安
全监管监察方式的重大举措。
随着政府职能向服务型的转变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积极要求政府部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实行行政业务网上办公,推动权利阳光网上运行。安全监管监察机构通过安全监管工程项目建设,为各级监管监察机构、各类企业、社会公众和中介机构等提供“开发式、交互式、
一站式”的网上政务服务,把安全生产政务工作和全程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政务办理的效能和权力行使的透明度,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4)是加快提升全市应急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为了全面提高我市的监管信息化水平,必须加快建设XX市应急局应急综合管理平台项目。通过本项目建设,形成完善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逐步实现菏泽局与山东省局、横向与行业主管部门、安委会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换。通过项目建设实现应急管理信息资
源的有效利用和深度挖掘,为开展定期和专项安全监察以及制定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管理要求提供依据。
因此,依托现有的信息网络资源和现有信息化基础,加快实施XX市应急局应急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基础设施现状
硬件部分设施主要包括:应急指挥大厅、应急综合会议室、专家会商室、应急值班室等音视频控制管理系统,会商系统,远程实时音视频传输控制管理系统,监测监控等信息网络传输工程等。与应急指挥综合平台同时开发,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现状分析
XX市应急局在此项目之前建设了基础的、起步性的网络、信息系统和装备,为区县级、镇街级应急机构提供了可互联互通的基本通道,建成了可满足基本应用的视频会议系统,为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发挥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但是现有信息化应用系统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应急管
理工作仍然受限于信息化基础网络不具备、信息采集和互联互通的基本通道不满足等信息化基础条件,尚未能够摸清全市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存储、运输、使用)、烟花爆竹、工商贸企业的基本情况,现有信息化应用与全面实现企业风险管控、日常隐患排查、监测监控、
预警预测等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尚未建立全市统一的监管监察数据库,尚不能足山东省、XX市政府对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信息化系统各自为政。
信息化缺少顶层设计,在整体架构、规范标准、资源共享等方面缺乏统筹规划,致使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系统整体性差,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共享困难。
很多系统都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公司、采用不同技术、为了满足个别部门需要进行开发,造成局内部信息无法共享和信息不一致,加上有些系统是部署在供应商网站上,数据不在本地,难以进行整合和进一步分析利用,也面临着数据丢失、被篡改、泄密等安全风险。
2、信息化应用深度不够,信息化手段没有充分利用。
大部分信息系统功能局限于办公自动化、行政许可服务、应急指挥等基础内容,预警预防、形势分析、决策支持能力薄弱,难以进行综合分析和预警预防,无法全面判断掌握安全形势。
业务系统没有完全覆盖核心业务,不能统领全市应急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3、信息化建设缺乏与行业管理部门互通,难以发挥政府协同监管作用。
监管业务系统尚未实现与行业主管部门间的互通,各系统的数据资源缺乏共享机制,综合监管数据难以及时更新,无法及时、多方位掌握安全生产监管状况,无法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4、组织机构改革扩大了应急局的监管范围,从只要关注安全生产工作,扩大到自然灾害、城市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应急管理工作。
组织机构改革带来了监管内容的变化和监管要求的变化,从管安全要提升到管风险上来,根据各类风险实施不同的监管手段和措施,落实风险管理的闭环。
5、监管手段单一,以人管为主,未采用科技手段对重点监管对象进行24小时全天候跟踪。
目前的管理主要以企业报、政府下人管的方式为主,没有有效的建立起对重大风险的实时感知监测设备和体系,来化解人员不足、监管面广和覆盖率不够等问题。
6、部门和部门之间存在数据墙。
企业、各部门基本都建立了信息化系统,但是这些数据无法进行整合、传递、共享。无法通过数据资源整合、分析、利用,辅助科学监管、精准施策。
综上所述,信息化是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业务快速、准确、高效运行的根本保障,是贯彻“科技兴安”战略的重要手段。由于应急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因此信息化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救援指挥的现
实需要。所以XX市应急管理局迫切需要尽快启动XX市应急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创新应急管理方式方法,提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应急保障能力,实现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的目标。
建设目标及任务
建设目标
1.摸清底数,盘点重点监管对象
城市风险管理,可以帮助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精准、快速普查城市风险,科学完成城市风险分类分级与评估,实现风险动态长效监控; 帮助监管部门实现监管重点的关口前移,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管 不到”的问题。
2.风险监测,形成预警预测能力
通过与消防、森林防火、防汛、抗台、抗旱、地震、地质灾害等单位已建的监测预警平台进行数据对接,获取水情、雨情、风情等气象方面的数据,划定不同的预警级别,利用系统、短信等渠道进行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
对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冶金等安全生产高风险点建立基于物联网感知技术的视频监控和设备传感,接入三、四级重大危险源罐区、库区的温度、液位、压力、有毒、可燃气体的传感器数据及视频监控数据的接入,通过智能化数据感知处理,发现生产工况异常,
利用系统、短信等渠道进行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
对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地下空间等防火重点单位建立基于物联网感知技术的视频监控和设备传感,对监测点发生的火灾情况、水淹情况等,利用系统、短信等渠道进行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
急需构建重大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大规模风险模型库、风险预案库和风险知识库,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开展机器学习和训练,持续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异常风险和未知隐患,从而实现从“已知”推理“未知”、从“现实”预测“未来”,逐步建成应急管理风险评估和预警
体系的新引擎,加快推动应急管理模式由人为分析处理型向智能自动化转变,由事中事后被动处置向事前预知预警主动防范转变,提升重大风险评估、预测预警能力。为重点监管、精准执法、科学施策提供支撑,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
3、汇聚资源,一键智能调配处置
建设应急资源库,登记应急队伍与装备、应急专家、应急物资、应急避灾安置点、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医疗卫生等保障资源信息,同时记录各类保障基地、脆弱目标(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加油站等)、重要目标(广播、电视、党政军机关等)、卸载点(将危险物卸载的地
点)等相关信息。建设应急资源快速查询调度等功能,统一管理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专家、救援装备物资等各类应急资源信息,“平时”实现对各类资源的管理、维护、查询、统计,“战时”为突发事件所需资源的调拨、分配提供数据支撑。
4.数据治理,构建数据应用能力
依托现有资源,实现与各部门、各地区应急平台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建立起横向互联与纵向贯通的应急平台体系;横向到边,涉及安全生产、消防救援、防汛抗旱、防震救灾、森林消防、社会公共安全等应急救援领域,纵向到底,涉及各应急站点和生产单位;实现“统一高
效、响应迅速、协调联动、监管到位、指挥便捷、处置有力、救援可视”的应急指挥综合应用平台。
建设任务
项目建设任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全局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
在XX市应急局现有各种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和论证,制定XX市应急局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用来指导XX市应急局未来几年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开发与实施。
XX市应急局标准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业务标准、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2、打造“4+X”应急综合管理平台(四个阶段+危险化学品在线监测预警专题、防汛防台监测预警专题)
“4”个阶段:包括预防准备阶段、监测预警阶段、应急响应阶段、恢复重建阶段;
1)预防准备阶段:包括风险防控、结构化预案、应急资源保障、风险一张图;
2)监测预警阶段:监测数据管理、危险化学品在线监测预警一张图、防汛防台在线监测预警一张图、风险精准预警、PC端应用、移动应用;
3)应急响应阶段:应急指挥一张图、移动应用;
4)恢复重建阶段:事故复盘;
“X”个专题分析:本期建设危险化学品在线监测预警专题、防汛防台监测预警专题;
危险化学品在线监测预警专题: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快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应急部科信办关于印发应急管理信息化2019年第一批地方建设任务书的通知》以及《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地方建设任务书》
的要求,接入三、四级重大危险源罐区、库区的温度、液位、压力、有毒、可燃气体的传感器数据及视频监控数据的接入,并在“一张图”上进行展示。并与山东省危化品监管平台进行数据对接。
防汛防台监测预警专题:本期主要对菏泽气象局、菏泽农村农业局、菏泽气象局等实现现有感知数据的接入,获取水情、雨情、风情等防汛防台方面的数据,划定不同的预警级别,能利用系统、短信等渠道进行预警信息发送;
3、构建应急数据资源仓
构建基础信息库、业务信息库、决策分析库、交换共享库四类信息库,实现“一数一源、一源多用”,加快推进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整合应用,减少信息的重复采集上报。
系统需求分析
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1.提升全市防灾减灾能力
2018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 “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并指出 “要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实施
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等工程。”
会议强调,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
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强化综合减灾、统筹抵御各种自然灾害。要坚持党的领导,形成各方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自然灾害防治格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生态优先,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努力把自然灾害风险和损失
降至最低;坚持改革创新,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坚持国际合作,协力推动自然灾害防治。
为了持续提升国家针对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XX市应急管理局亟需推进以下相关工作:一是加强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二是推动各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数据交换、系统对接、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加强应急管理应用软件开发,提升应急平台智能辅助指挥决策等功能;四是加
强信息采集能力建设,实现突发事件视频、图像、灾情等信息的快速报送;五是汇聚整合互联网相关信息资源,规范基础数据接入标准,推动各部门建立完善风险、隐患、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等基础数据库,从而逐步满足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政务需求。
2.推进全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
2018年7月16日黄明书记在部党组会议上的讲话提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应急管理的现代化。要集中系统力量和社会智慧,建设好应急管理网络信息体系。按照蹄疾步稳、急用先行的原则抓紧建设,有效提升重大风险监测预警防范等能力”。2018年9月7日黄明书记在党组理论学
习中心组学习报告会上指出“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对应急管理部至关重要,对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至关重要,对履行好职责使命至关重要,主动顺应信息化发展大势,有效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一体规划、同步推进,利用信息化提高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保障、智能决策支持、公众自救互救和舆情引导等应急管理基本能力,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以应急管理信息化助推网络强国建设”。
3.落实山东省、XX市政府关于应急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
山东省、XX市政府一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应急管理工作安排,狠抓重点行业安全监管和自然灾害防治,全市生产安全和自然灾害形势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XX市应急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和应急救援指挥的迫切需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紧密围
绕我市应急管理,防范重大风险,提升应急管理现代化,为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应急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体系提供保障。
功能需求
预防准备阶段(风险管控一张图)
1、企业或自然灾害风险点风险管控流程
企业或自然灾害风险点进行全面分析、排查、研判、管控各类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责任,落实管控措施,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持续提升风险管控水平。企业或自然灾害风险点风险管控流程如下图所示:
2、政府侧风险宏观管控流程
根据企业或自然灾害风险点的汇总,政府侧需要绘制重大风险“一张图”,根据风险的等级设置不同的监管措施和定期更新检查机制,并保证机制的继续运行。
3.风险研判一张图
风险一张图主要根据对风险点各类属性的研究分析,选取所在地区、所属行业、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等作为统计维度组合时间维度,采用数据统计和图表分析,集中展现城市“红橙黄蓝”四色风险分布情况,根据风险监测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各辖区内的风险失控情况。
监测预警阶段(监测预警一张图)
1、监测预警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主要包括监测(识别)、评估、预警、响应、处置、趋势分析等主要场景,分别面向企业和监管部门不同阶段、不同层级、不同部门提供实时、精准的信息服务,为风险防控和隐患防治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
2、监测预警一张图
监测预警一张图主要展示各风险点的报警情况,自动监测农业农村、气象、住建等平行部门或企业相关水位、雨量、温度、气体浓度、压力等敏感数据,根据收集数据对发生事故灾害可能性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影响范围、危害程度、需要转移人口等,并自动进行预警(手机、村
喇叭、电子屏等)。根据风险点的报警情况,可以跟踪后续的报警闭环情况以及查看风险点接入的实时视频情况和传感设备情况。
应急响应阶段(应急指挥一张图)
在启动应急响应后,首先展开对事故的初步综合研判分析工作,科学合理分析事故灾难险情、事故基本信息、可用来调用的资源保障情况,并结合安全专家的反馈意见,为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基础综合研判信息支撑。根据应急预案,利用融合通信设备,由领导下发应急救
援调度指挥指令,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基于GIS地图空间查询技术,查询突发事件周边近距离范围内的各项信息和资源情况,包括:应急物资分布及数量、应急装备分布及数量、视频点位分布情况、应急救援力量分布情况、消防设施分布情况等。
恢复重建阶段
1、应急保障一张图
对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装备、交通、电力、通信、医疗等应急资源保障进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相关数据。
2、应急评估功能和灾后复盘功能
自动记录突发事件的应对全过程,对应急过程进行评估,形成应急能力评估报告。以“风险防控-风险监测预警-事故应急指挥-灾后恢复”作为一个完整从源头治理、事前监测、事中救援、事后总结的闭环管理业务链,对该事件风险点信息、管控措施、应急响应过程进行全记录,
包括指挥调度信息、现场反馈信息、应急现场的音视频等,以时间轴的方式进行展现,形成一个数字化的案例,对于灾情可以做复盘和追溯。
3、灾后恢复一张图
统计受灾情况,提出灾后恢复生产,消除安全隐患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非功能需求
标准规范建设需求
应急管理数据标准规范:制定符合国家、省和行业相关标准的应急管理数据标准规范,实现省、XX市、平行部门间的数据互联互通;
扩展性需求
充分考虑本地化业务特色的不同以及方便未来扩展业务需要,应实现用户操作界面、业务逻辑、数据处理的分离,具有向未来技术平滑过渡的能力及良好的二次开发功能,充分考虑今后系统纵向和横向的平滑扩张能力。对于个性化业务,能通过定制业务模块与表单来实现。
稳定性需求
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可靠,支持7×24小时连续运行,年平均故障时间<1天,操作错误不会导致死机或系统异常退出现象,如果出现系统异常,系统恢复时间小于4小时。
性能需求
该工程的应用功能按照功能产生业务数据的属性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安全生产基础信息采集报送功能,二是业务办理功能,三是加工统计分析功能。对于企业基本情况等第一类安全生产基础信息动态采集功能,性能需求主要考虑使用界面的响应时间,该响应时间保持在3-5秒
的范围内;对于第二类监管监察业务办理功能,是该工程的核心业务功能,响应时间应不低于对基础信息维护功能的要求,保持在3-4秒的范围内;对于第三类统计分析和决策类应用,主要完成基础数据的汇总、分析,由于数据量较大,时限性要求不高,可以容忍较长的响应时
间,如2分钟。
应用系统投入使用后,应该满足大致1000个用户同时在线使用业务系统,在业务高峰阶段并发用户量应不低于100个。
(1)时间特性要求
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等业务对于时间特性要求较高,包括:
1)响应时间(平均值)<=2.5秒;
2)更新处理时间(平均值)<=1.5秒;
3)数据的转换和传送时间(平均值)<=36.8秒;
4)处理时间等要求(平均值)<=2.5秒。
(2)灵活性
说明对该软件的灵活性的要求,即当需求发生某些变化时,该软件对这些变化的适应能力,如:
1)操作方式上的变化:要求系统自适应多种用户操作方式;
2)运行环境的变化:要求系统对环境具有“自适应”,可移植;
3)同其他软件的接口的变化:要求系统具有通用数据交换接口;
4)精度和有效时限的变化;
5)计划的变化或改进。
(3)精度要求
应急综合管理平台中存在大量的数据加载、统计计算、制表制图等功能,因此统计计算必须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才能真正反映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数据加载、统计计算、制表制图等功能必须精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才能真正反映企业安全生产运行状况。
(4)吞吐量
应用系统要求满足:
1)同时在线用户数:≥1000个。
2)并发用户数:≥100个。
网络需求
电子政务云接入网(互联网、电子政务外网)、内部局域网,物理隔离。
安全性需求
系统的安全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数据信息的密级控制、日志审计、数据备份等等,宗旨是为了实现非法用户“进不来、看不懂、拿不走、改不了、赖不掉”。
双机备份: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实现双机热备的故障转移集群,实现单台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时候另一台服务器能迅速接管服务,保障应用服务的不间断运行
应用系统安全:采用防火墙和入侵防御系统等安全设备。防范各类攻击行为,杜绝越权访问,防止非法攻击,抵御可能的DOS和DDOS攻击。通过合理布局,形成多级的纵深防御体系。确保应用系统的安全。
系统登入密码不小于6位,区分大小写,同帐号不允许多人同时登入,并且同一台机器不能同时登陆多个账号。
用户体验需求
系统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界面简洁、功能明确、操作简单,并且系统提供完善的在线帮助功能,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
系统界面风格统一。
登录、查询、统计等耗时较长操作,需有等待提示。
系统信息提示、错误提示友好,不能出现异常具体信息提示。
接口需求
提供对外的数据交换接口,能够实现横向与纵向的数据交换,纵向包括按照国家的规范要求上报各类数据,同时可以接收国家下发的数据;横向包括向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提供数据调用接口。同时预留物联网相关示范工程数据采集分析接口。
技术方案
建设原则
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资源的条件下,力求高起点的设计,既满足近期需求,又适应长远发展需要,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建设目标,确保已建系统整合和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XX市应急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原则如下:
顶层设计与当前需求兼顾原则
XX市应急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要满足XX市应急管理局信息化长远发展,满足一体化建设要求,避免后续系统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
标准和规范先行原则
XX市应急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一定要遵循总局和省局相应标准和规范,避免在业务互通和数据沉淀方面出现缺陷,同时继续完善和补充相应的信息化规范和标准,也是本次建设重要内容。
在进行省局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时,需要参考并遵循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以及电子政务领域内一系列政策法规、标准服务的要求,制定满足省局业务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标准规划,指导省局及下属单位的未来信息化建设。
制定的相关标准规范,必须深入调研和分析XX市应急管理体系和业务,遵循应急部制定的相关标准规范,满足相关各级政府制定的信息化标准规范,符合IT业界普遍采用的标准规范,并在系统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守该标准规范。
新建与利旧并行原则
XX市应急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实施周期长,其开发和实施的难度大,与各原有系统需要集成协同,因此必须紧紧围绕菏泽应急管理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汲取各家所长,把不同公司开发的各有特色的应用系统和功能集成在一起。
本次系统和平台建成后,必须能够实现对菏泽应急管理局原有系统业务功能和业务数据的兼容,保证原有系统的所有功能能够在新系统中完整体现,并做到无障碍使用。
确保原系统所有业务数据能够平滑迁移到新系统数据库平台中,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
SOA与组件化开发原则
组织机构和职能调整,以及国家行政许可权限下放和调整等未来业务变化的不确定性,系统如何最大化避免这种风险,业务调整时能以最小工作量、最快速度满足这种需求,是本次系统设计重点。
系统设计必须重标准、重平台、重集成,在业务变化时系统只需要局部业务功能调整,而不会出现颠覆性系统调整,因此系统开发建设必须采用平台加应用模式,采用SOA结构设计,采用组件化开发模式。只有这样松耦合集成模式,当业务发生较大调整时,带来的只是业务组
件的调整和开发,对整体平台和数据不会带来“推倒重来”的影响。
先进性与实用性原则
XX市应急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在保证技术成熟性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到其先进性。宜采用业界先进系统架构理念和技术,为方案升级和迁移打下扎实基础。平台各系统供应商应有能力进行该项产品的持续性开发,可以保证该项技术不断地更新并可顺利升级以维持系统的先进性。
在满足本次系统和平台整体性能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软件和数据资源,采用最优化的方案,在硬件投资方面不追求超前,在软件投入方面必须满足需要,追求最佳性价比。
开放性与扩充性原则
XX市应急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与各类技术检测机构、审评机构、下级单位的有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外,有很多基础数据还需要从政府的其它信息系统如工商、质检、环保等信息系统中获取,与这些系统均需要保持双向的信息交互能力,因此系统设计必须保
持开放性、具有良好的互连、互操作能力,必须遵循最新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必须遵循开放的原则。
在系统实际使用过程中,业务需求会随着职能调整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系统应当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便于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二次开发,使应用可以根据业务的发展和变化而平滑扩展。
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则
XX市应急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涉及多部门、多机构的业务信息,应符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一方面要保障网络安全,另一方面要保障信息安全,还应保障系统长期可靠地运行。设计应从系统架构和网络结构上首先考虑安全性,并充分考虑大规模并发、长期运行
条件下系统的可靠性。
在应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以及数据访问和修改的可追踪性,既要考虑系统级的安全性、又要考虑应用级的安全性,采用多级用户认证、数据加密、容灾备份等多种手段保证数据安全,同时应综合运用技术、制度、法律等手段,强化网络和数据的
安全管理。
建设依据
法律、法规、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第492号令,2008年5月1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4年7月1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
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12月1日)
7)《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
8)《中华人民共和国架空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90号)
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88号)
10)《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年版)
11)《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年版)
12)《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
13)《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试行)》
1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信息化总体建设方案及相关技术文件的通知》(安监总科技〔2016〕143号)
1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安全生产“一张图”地方建设指导意见书的通知》(安监总厅规划〔2017〕69号)
1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5〕20号)
1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2016年12月)
规范性文件
1)《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2004年8月5日签发)
2)《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2003年1月3日签发)
3)《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5)《国家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2011]142号)
相关规划与计划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2)国务院《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年4月)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年5月)
4)《“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5)《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快编制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应急函〔2018〕272号)
6)《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框架(2018-2022年)》
7)《2019年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实施指南》(应急厅〔2019〕22号)
8)《应急管理信息化2019年第一批地方建设任务书》(应急科信办〔2019〕3号附件)
技术标准和规范
1)《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
2)《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3)《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8567-88)
4)《软件工程术语》(GB/T 11457—89)
5)《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 12260-90)
6)《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 12504-90)
7)《软件维护指南》(GB/T 14079-93)
8)《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 14394-93)
9)《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B/T 21062-2007)
10)《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GB/T 21064-2007)
11)《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2年5月)
12)《可量测实景影像》(测绘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CH/Z 1002-2009)
13)《城市测量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T 8-2011 )
1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
16)《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 11714);
17)《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GB7027-1986)
18)《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
19)《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BMB17-2006)
2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 20269-2006)
21)《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0-2006)
22)《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1-2006)
23)《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2-2006 )
24)《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3-2006)
25)《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GB/T 20282-2006)
26)《信息安全技术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GB/T 21028-2007)
2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GB/T 21052-2007)
技术路线
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解决海量数据存取、计算、高并发等问题
在平台用户多、数据量大的情况下,需要从系统架构、数据存储、中间件、应用设计等方面,结合云计算、虚拟化、分布式等技术,全方位、多视角设计并提升系统的处理能力,尽量降低系统的访问次数和每次访问时间,解决海量数据存取、数据计算问题,确保系统的高可用
性和安全稳定运行。
海量数据存取
在传统应用中,信息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基本上都是结构化的,而且数据量也不是很大,一般使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和管理。本平台需要存储类型多样、快速存取的海量数据,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需要结合使用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内存数据
库和分布式文件系统。
本平台将采用如下分布式存储技术对海量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存储、访问和管理。
(1)关系型数据库
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结构简单,格式唯一,无论实体还是实体间的联系都可以用关系表示,且理论基础严格,数据表之间相对独立,存储路径对用户透明,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以及安全保密性。
关系型数据库支持标准化访问,强调维护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对于信息一致性要求高、事务密集型、空间容量有限、以结构化信息为主的数据,应使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
(2)非关系型数据库
相比较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NoSql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重点放在分布式数据管理上,在数据存储方面更简化更灵活。
分布式文件系统
分布式文件系统支持高效的分布式算法,将数据的访问和存储分布在大量服务器之中,在可靠多备份存储的同时还能将访问分布在集群中的各个服务器之上。
分布式文件系统提供可自我修复的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具有高可扩展性,无需停机进行动态扩容,数据可自动检测和复制,具有高可靠性,支持高吞吐量访问,可消除访问瓶颈,并且可使用低成本存储和服务器构建。
分布式文件系统能够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系统支持数十PB级的容量,能够高效地管理上亿个文件,并具备优秀的在线扩容能力,当存储容量不足时,用户可以随意扩展存储空间容量,而不必中断业务运行。
本平台在某些需要海量存储、高速读写的模块将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
内存数据库
内存数据库抛弃磁盘数据管理的传统方式,基于全部数据都在内存中重新设计体系结构,并且在数据缓存、快速算法、并行操作方面进行相应改进,所以数据处理速度比传统数据库的数据处理速度要快10倍以上。在本平台中,采用内存数据库来处理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逻辑
或数据。通过将整个数据库或其主要的“工作”部分放入内存,使每个事务在执行过程中没有I/O(输入输出端口),使平台系统能够较准确估算和安排事务的运行时间,具有较好的动态可预报性,同时,为实现事务的定时限制打下基础。
数据计算
本平台中的数据来源多样,容量巨大,需要对已积累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并对实时流入的巨量数据进行实时并行处理。通过使用并行数据处理技术解决海量数据挖掘及计算问题。
1.分布式计算框架
分布式计算是通过将一个大的任务划分成多个部分,分别交给多个计算节点进行处理,综合得到最终结果的计算技术,是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的有效工具。
分布式架构的程序能够在大量的普通配置的计算机上实现并行化处理。这个系统在运行时只关心:如何分割输入数据,在大量物理机组成的集群上的调度,集群中物理机的错误处理,管理集群中物理机之间必要的通信。采用分布式架构,使没有并行计算和分布式处理系统开发
经验的程序员,有效利用分布式系统的丰富资源。
分布式计算通过调度批量任务操作静态数据,可用于大规模数据集(大于1TB)的并行运算。一次处理的数据量可以得到保证,但实时性较低,不能随数据量的高低进行灵活变化,在XX市应急综合管理平台中可以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进行日志分析统计、大规模索引、海量数据排
序、词频统计和历史数据挖掘分析等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业务操作。
2.流式计算
为及时处理感知设备传输的数据,对于实时性要求很高的应用,需要一个低延迟、可扩展、高可靠的处理引擎,尽管分布式计算改进实时性,但仍很难稳定地满足应用需求。流式计算通过先进的软件算法能够在传输数据时对其进行分析,如:文本、语音、图像识别技术等可以
用来决定一些数据与一个特定问题有更高的相关性,具有高优先度的数据将被传输给一个针对解决复杂、快速变化的问题优化的应用,一般情况下流式计算用于实时处理,分布式计算用于批处理,技术的选择需要根据业务需求进行。
分布式缓存
构建合理的分布式缓存体系也是平台需要攻克的难点。可以通过使用分布式缓存技术Memcache缓存需要快速响应的业务数据、用户登录数据等,以及检索频率比较高的索引信息,以提高响应速度、解决用户高并发问题。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应急数据的全面感知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将物联网集成应用在应急行业中,通过感知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海量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建设面向应急综合监督管理、控制与服务的应用模式,并围绕应急综合监督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发展形式,提供全面感知的、有效控制的高效
管理和优良服务。以信息技术将监管部门“防、管、控”三大业务功能融于一体,能够实现安委会成员单位以及企业监管信息的互联共享和智能关联。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随时随地实信息采集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专用执法终端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各
种应用与服务。
本项目利用移动网络和智能终端自身优势,通过二维码识别技术、3G/4G通讯技术以及终端固有的录音、录像等功能,随时随地进行风险辨识、隐患排查信息的采集。
广泛应用数据交换与挖掘技术,加强数据利用,提供预警分析
本项目在通过公共数据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建立综合、全域的基础数据模型,建设XX市应急局公共、共享的基础数据库和综合信息资源库。同时针对各类数据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分析。融合项目新的业务监管数据到中心数据库,为应急业务的预警分析提供新的分析依据和内
容。
应用XML与WebService技术,统一标准,解决异构互访
本项目整个体系是基于SOA架构的,在消息交换、传输过程中,将全面采用XML、WebService技术进行数据、服务描述及数据交换。本系统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通用的数据交换标准。XML是扩展标记语言,这种标记语言通过自行定义的标记来说明数据,从而达到不要另外的解
释就可以解析数据内容的描述标准。
面向服务一体化应用架构(SOA),随需应变,快速构建
本项目采用SOA一体化应用架构技术,实现整个应用架构体系的搭建。项目以既有系统建设成果为基础、以应急业务为导向,立足长效,打造支持开放和灵活的、协同的、具有韧性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简便实用、符合当前业界标准规范,能够支撑应急业务的不断演化与业务扩
展。
基于J2EE标准,平台独立性强,扩展灵活
本项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采用Java语言体系,基于J2EE标准的分布式体系结构进行设计,采用B/S结构面向应急用户群体提供各类监管业务服务。
系统架构设计
总体架构
系统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平台参照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的设计框架,采用云化、微服务技术路线,主要由数据支撑、应用支撑、服务总线、业务应用和统一门户五部分组成,部署在省政务云或应急管理云。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开发建设的信息系统必须提供免费接口,为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
同奠定基础。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地方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总体架构
1.数据支撑。对数据资源进行服务化封装,并结合地方信息资源目录,为上层业务应用提供数据资源的查询、比对、共享交换等服务。通过数据管控实现数据从接入处理到数据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应用支撑。为平台各类业务系统提供重要的基础服务与集成开发环境,是地方应急管理部门构建“平台化、组件化、标准化”业务应用的基础。将分散、异构的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进行聚合,支撑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实现现有、在建和拟建业务系统的整合与集成。同时,通过机
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开发算法模型,为业务系统提供算法模型支撑。
3.服务总线。将应用服务、数据服务的注册、编排、路由等内容进行统一管理,为应用开发、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统一服务。
4.业务应用。基于平台的应用支撑整合现有业务系统,根据业务部门需求建设覆盖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和政务管理五大业务域的各类业务应用,以及应急管理综合应用。新建业务系统必须集成到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业务协同。
5.统一门户。统一门户是平台用户同意访问入口,根据业务类型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电子政务外网门户、电子政务内网门户、互联网政府门户和指挥信息网门户。电子政务外网门户面向政府用户提供非涉密信息服务,电子政务内网门户面向政府用户提供涉密信息服务,互联
网政府门户面向社会公众与监管对象提供非涉密信息服务,指挥信息网门户面向受限的内部用户提供应急指挥等核心业务服务。统一门户将现有、在建和拟建业务系统进行统一集成,实现一次发布多门户展现,通过支持PC端、移动端、大屏显示终端等多种服务方式,打造面向
“管理者”、“各级应急管理人员”与“公众”的快捷服务渠道,实现各个业务系统的统一登录,跳转互通。
上下级平台及横向部门业务系统关系
平台通过服务总线与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下级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实现跨层级的服务共享和业务协同,通过数据共享交换系统与上下级平台以及地震、消防救援、森林消防、水利、林业等其他部门业务系统实现数据交换,上下级平台及横向部门业务系统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上下级平台及横向部门业务系统关系示意图
1.实现平台之间的应用交互。
业务协同。应急指挥等业务系统通过服务总线与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的相关模块衔接。
2.实现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互。
(1)数据交换。平台汇聚、关联、融合各类数据资源,实时汇入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同时,接收部平台分发的数据。部省数据交换通过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实现。
(2)目录同步。在部级信息资源目录的基础上,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地方应急管理信息资源目录的编制,定期发布,并与部级信息资源目录实现同步。
本期建设框架
1、开展风险防控,盘点重点监管对象
开展风险普查工作,通过对城市中的危旧房、山塘水库及危化企业的重点风险点位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分级形成风险清单和风险等级;组织专家对高风险场所、部位、部件进行核查,形成风险管控措施(重点监管预警参数)、事故应急预案以及事故应急资源配置方案。
2、部署感知监测,实现监管预警全天候
借助物联网感知技术以及在线巡查手段对高风险场所、部位、部件建立24小时动态监测预警机制,通过传感器、视频等方式,监测监控高风险场所的安全状态。同时通过对接水利、气象、地质等部门的监测预警系统,采集区域内的地理区域信息、居民信息、人口分布、水利设施
、
现场视频信息等基础信息,加强灾害感知预测能力;事发时,发生水旱灾害及时判断区域位置、范围,并发出报警辅助疏散和救援信息;事中,在救援处置过程中不间断采集各类参数变化情况,跟踪灾害发展趋势和救援效果。事后,所有感知数据均可回溯,为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灾害处置、救援效果等各类评估提供支撑。
3、汇聚应急资源,一键智能调配处置
建设应急资源库,登记应急队伍与装备、应急专家、应急物资、应急避灾安置点、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医疗卫生等保障资源信息,同时记录各类保障基地、脆弱目标(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加油站等)、重要目标(广播、电视、党政军机关等)、卸载点(将危险物卸载的地点)等相关信息。建设应急资源快速查询调度等功能,统一管理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专家、救援装备物资等各类应急资源信息,“平时”实现对各类资源的管理、维护、查询、统计,“战时”为突发事件所需资源的调拨、分配提供数据支撑。
4、进行灾后评估,数字化复盘完善体系
第一步分析成灾点事前的实际情况,包括建筑物情况、人员情况、物料情况、设备情况、环境情况等,掌握成灾点基础信息;第二步分析成灾原因,查找成灾关键因素和数据,包括事故发生时间、灾害发生情况、变化情况、次生灾害情况、关键参数变化、起因物、气象数据、环境变化情况等,形成灾害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报告;第三步,分析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手段和救援情况,评估应急处置救援能力和效果,总结优点和不足点;第四步,评估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以及舆论等灾害影响情况,完成灾情评估。最终形成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数字化复盘数据。
结合数字化复盘,逐级从灾后恢复完善、事故灾害应急指挥处置、监测预警提醒以及风险辨识管控四个维度分别进行深度智能分析,找出不足并提供后续改善建议。
应用系统建设
本期菏泽应急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分为四大应用模块(预防准备模块、监测预警模块、应急响应模块、恢复重建模块)和两大专题展现(危险化学品在线监测预警专题、防汛防台监测预警专题)建设以及基于本项目的数据接入业务工作(数据资源规划、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数据对接)。
预防准备模块
风险防控
以原XX市综合安监系统中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模块为基础进行改造和升级。业务范围从安全生产类风险扩展到自然灾害类风险和城市安全风险等。
基层风险检查端
1、风险点管理
风险点管理模块,根据风险的不同类型和特征,建立风险点类型和编号规则,并将管控措施结构化,每一条管控措施都可以预设隐患相关内容。并提供风险点和管控措施填写的excel模板,增加风险点及管控措施的导入功能,便于基层对风险点进行维护和管理。
2、风险排查清单
在基层风险点辨识及制定管控措施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排查清单,排查项的内容对应风险点的管控措施,并可设置排查清单的排查频次(每日、每周、每月),系统可根据频次,对应进行提醒,对于超期未排查的风险点情况会进行记录和提醒。
3、风险清单巡查
基层人员根据风险清单对风险点管控的频次要求,进行风险巡查。对每一项排查内容,进行状态选择(受控/不受控),选择不受控的,可以进行现场照片的上传,并根据预设的隐患信息,系统可自动生成对应的隐患。风险巡查过程中产生的隐患自动进入隐患模块,进行后续隐患的闭环管理。基层人员可使用PC端和移动端进行风险巡查工作。同时基层风险检查移动端预留与浙政钉的数据接口。
4、检查情况分析
系统分析基层各级人员分级检查情况,可通过检查部门、检查时间等维度统计显示检查人员的清单检查情况,包括检查人、所属单位、应检查次数、已检查次数、未检查次数、检查项数、失控数、登记隐患数等。点击检查人可打开查看人员已经检查过的检查记录,点击未检查次数可打开查看指定时间段内检查人未按计划要求漏掉的检查记录,并且将检查名称加红,以提醒对应管理人员。
政府风险监管端
1、风险点管理
对于安全生产风险点、城市安全风险点、自然灾害风险点(山塘水库、堤防、水闸泵站、危旧房、山洪沟)等防台、防汛重点环节进行风险辨识工作,并对排查出的风险点,编制对应的管控措施及应急预案,每一条管控措施都可以预设隐患相关内容。系统可提供风险点和管控措施填写的excel模板,增加风险点及管控措施的批量导入功能。
2、风险排查清单
在自然灾害类风险点辨识及制定管控措施的基础上,政府风险监管端可制定对应的风险排查清单,排查项的内容对应风险点的管控措施,并可设置排查清单的排查频次(每日、每周、每月),系统可根据频次,对应进行提醒,对于超期未排查的风险点情况会进行记录和提醒。
3、风险清单巡查
政府人员根据风险清单的风险管控频次要求,进行风险点(安全生产风险点、城市安全风险点、自然灾害风险点)进行巡查。对每一项排查内容,进行状态选择(受控/不受控),选择不受控的,可以进行现场照片的上传,并根据预设的隐患信息,系统可自动生成对应的隐患。风险巡查过程中产生的隐患自动进入隐患模块,进行后续隐患的闭环管理。政府人员可使用PC端和移动端进行风险巡查工作。同时政府风险监管移动端预留与浙政钉的数据接口。
根据政府风险监管对风险点的风险清单检查结果,对弄虚作假、不如实进行基层风险检查登记的风险点直接列为报警风险进行强制性监管,提升日常监管等级。并将失信情况计入考核。
4、风险点综合查询
可在风险点综合查询模块中进行多条件的组合查询,包括风险类型、风险等级、风险易引发事故等。选中某一条数据,可以查看风险点的具体信息及管控措施。
5、风险巡查记录综合查询
辖区内所有类型的风险点巡查记录可以在风险巡查记录综合查询模块中进行多条件组合查询,包括排查时间、排查人员、排查类型等。选中某一条数据,可以查看风险巡查记录的具体信息及发现隐患的整改情况。
结构化预案
(1)预案编制
提供预案结构化要素的量化与非量化录入模版,将预案信息重构,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响应程序、物资储备、企业风险分布、应急通讯录等组成部分,同时能够设置事件类型、事件等级等与突发事件迅速关联的配置字段,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快速调取方案。
(2)预案发布
将专家评审完的最终预案可以通过系统进行结构化预案的发布,已发布状态的预案可供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进行查询,能够对预案关键词、数字信息等快速检索与识别。
应急资源保障
应急资源管理主要实现对应急物资装备、救灾物资管理、应急救援队伍管理、专家管理、应急避灾安置点管理、医疗机构、公安力量、消防力量等信息进行分类管理。
1、应急物资装备
对接菏泽综合安监平台中企业的应急物资装备,同时建立政府的应急物资装备库,通过页签切换展示,列表信息包括装备分类、装备名称、物资装备来源、所属队伍、物资装备类别、装备状态等,也可输入查询内容(装备分类、装备名称、装备类别、物资装备来源、所属队伍、装备状态等)进行查询,对符合查询条件的信息进行列表展示,点击单条信息可查看该应急物资装备的详细信息。同时可提供新增、修改、删除的操作。
2、救援物资管理
预留与省厅系统的对接接口,对接救援物资管理的相关数据,在本系统中可以进行数据的查询和查看。
3、应急救援队伍管理
建立各类综合、专业、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信息库,包括队伍名称、队伍类型、擅长处置事故类型、联系电话、装备等信息,列表展现政府的救援队伍和企业的救援队伍,通过页签切换展示,也可输入查询内容(队伍名称、所属单位名称、队伍类型、擅长处置事故类型)进行查询,对符合查询条件的信息进行列表展示,点击单条信息可查看该应急救援队伍的详细信息。同时可提供新增、修改、删除的操作。
4、应急专家管理
建立水利、应急抢险、市政、房建工程专家、地质灾害、危化、矿山、交通、环境保护、心理疏导、森林火灾等专家组,以列表形式显示应急专家的信息,包括专家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专家类别、移动电话等;也可输入查询内容(专家姓名、专家类别)进行查询,对符合查询条件的信息进行列表展示;点击单条信息可查看该应急专家的详细信息,同时可提供新增、修改、删除的操作。
5、应急避灾安置点管理
列表展现应急避灾安置点信息,信息包括场所名称、场所类型、所在位置、面积、可容纳人数、联系人姓名、联系人电话等,也可输入查询内容(机构名称、行政区划)进行查询,对符合查询条件的信息进行列表展示,点击单条信息可查看该应急避灾安置点的详细信息。同时可提供新增、修改、删除的操作。
6、医疗机构
列表展现医疗机构信息,列表信息包括机构名称、单位级别、急救车辆数、病床数、医生数、护士数、联系人姓名、联系人电话等,也可输入查询内容(机构名称、单位级别、行政区划)进行查询,对符合查询条件的信息进行列表展示,点击单条信息可查看该医疗机构的详细信息。同时可提供新增、修改、删除的操作。
7、公安力量
列表展现公安力量信息,列表信息包括机构名称、联系人姓名、联系人联系方式、应急人员数、救援车辆数等,也可输入查询内容(机构名称、行政区划)进行查询,对符合查询条件的信息进行列表展示,点击单条信息可查看该公安力量的详细信息。同时可提供新增、修改、删除的操作。
8、消防力量
列表展现消防力量信息,列表信息包括机构名称、联系人姓名、联系人联系方式、应急人员数、救援车辆数等,也可输入查询内容(机构名称、行政区划)进行查询,对符合查询条件的信息进行列表展示,点击单条信息可查看该消防力量的详细信息。同时可提供新增、修改、删除的操作。
风险一张图
将不同行业、不同级别的风险落实到各级部门、分管处室进行盘点,并实现城市安全风险动态“红橙黄蓝”四色图在GIS地理图层上进行标会,其中红色标识重大风险,橙色表示较大风险,黄色为一般风险,蓝色为低风险。每个风险点与之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处置方案、风险应急预案以及相关专家、救援物资等进行关联,提供直观展示。
监测预警模块
监测数据管理
监测数据管理通过与其他业务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实现应急基础数据、自然灾害基础数据、实况监测数据、气象预报数据、气象服务产品数据等各类数据的获取,同时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管理,为自然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分析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通过与XX市安全生产监管平台进行对接,获取本级的应急基础数据,对本级的应急基础数据进行集中管理,提供应急基础数据的检索、查看、导出等功能。应急基础数据的更新和维护均由应急基础数据主管部门定期进行。
通过与本级自然资源部门、水利部门和气象部门进行对接,获取本级的实况监测数据,对本级的实况监测数据进行集中管理,提供实况监测数据的检索、查看、定位等功能。
监测预警一张图
对接水利、气象部门的防汛抗旱监测预警数据,并对接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门的相关监测预警数据,同时通过“一张图、一张表”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把控全市重大危险源风险管控情况。包括监测感知总览、监测数据总览及预警处置情况总览。整合汇总所有相关实时数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可视化展示。引入GIS技术的管理平台,为信息的查询与检索方面提供了更便捷的操作方式、更丰富的表达界面、更高的运行效率以及更深层次的数据分析。
风险要素综合监测
充分利用视频监控和物联网感知网络系统,融合风险要素数据及相关共享数据,基于大数据、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技术,建设风险可视化综合监测、专题展示等功能。
基本信息管理
管理风险点所属位置的基本信息。
以企业风险点为例:
风险点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主要负责人、主要负责人联系电话、行业类型、所属行政区划、生产经营地址、经营范围信息;
支持添加企业特性标签如涉及有限空间作业场所、涉及喷涂作业场所等,实现对企业的分类管理;
提供企业地理坐标及厂区范围的标定功能。
监测系统运行状态感知
1、设备运行情况
自动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对各类视频及传感设备的在线、离线实时情况进行统计展示,并提供数据的列表查询、导出功能。
2、设备异常记录
记录设备的离线异常记录,包括设备的所属企业、设备类型、设备名称、监测场景、异常记录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异常记录的持续时间,提供列表查询及导出功能。
3、设备信息查询
提供接入系统的各类监测设备信息的列表查询、导出、查看功能。
风险要素数据汇聚与可视化
通过感知网络获取企业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状态数据,构建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分析模型,对监控系统运行过程的稳定性、可靠性、有效性等进行研判,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在企业安全监控系统(如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可燃有毒气体监测报警系统等)上增加数据采集和联网设备,部署于企业内部,主要完成传感及视频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转发,并实现与中心平台的实时连接。
1、视频监控应用
汇集系统内所有企业的视频监控数据,可随时调取查看任一企业任一点位的实时监控画面及监控信息,同时支持历史回放功能;可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自动反馈设备的异常情况。
2、传感监控应用
汇集系统内所有企业的传感监控数据,可随时调取查看任一企业任一点位的实时传感曲线及传感器信息,同时支持查询历史传感曲线;可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自动反馈设备的异常情况。
预警机制管理
1、预警事件报送
(1)分类报送机制
预警事件产生后,系统通过自动报送机制进行分级分类报送:
企业级:企业产生预警事件后,系统实时推送事件信息至企业端应用,并同时通过短信报送给企业接收人员,提醒企业及时进行处理,履行企业主体责任。
乡、镇(街道)级:辖区内企业产生预警事件后,事件信息实时推送至政府端应用,逾期未处置的事件将通过短信报送给乡、镇(街道)接收人,提醒相关负责人督促企业进行处理,履行监管职责。
县级:预警事件产生后,事件信息实时推送到政府端应用和预警处置大屏,并且每日通过短信定时报至县级接收人,提醒相关负责人督促企业进行处理,履行监管职责。
(2)企业接收人设置
提供企业信息接收人的设置功能,用于接收系统提醒短信,可灵活配置多位企业信息接收人。
(3)政府接收人设置
提供各级政府机构的信息接收人的设置功能,用于接收系统提醒短信,每个机构可灵活配置多位信息接收人。
2、预警事件管理
可以对辖区内企业的预警事件进行查询、导出,提供事件详细信息查看功,事件详细信息包括:预警企业名称、预警事件类型、预警等级、处置状态、预警时间、事件描述、预警设备名称,预警现场录像、预警传感曲线、短信提醒记录、企业处置时间、预警原因说明、处置措施说明、处置现场照片等信息。
提供预警事件误报标记功能,对于实际误报的预警事件可标记为误报事件,提高预警准确率。
预警事件统计
1、预警事件综合统计
按周次、月度、年度统计各个企业的预警事件数、处置事件数、事件处置率及未处置事件数的情况,提供列表查询和导出功能。
2、预警事件区域统计
按周次、月度、年度统计各个辖区的企业数、预警企业数、预警事件数、处置事件数、事件处置率及存在未处置事件企业数的情况,提供列表查询和导出功能。
3、预警事件行业统计
按周次、月度、年度统计各个行业的企业数、预警企业数、预警事件数、处置事件数、事件处置率及存在未处置事件企业数的情况,提供列表查询和导出功能。
4、预警事件类型统计
按周次、月度、年度统计各个预警事件类型的预警企业数、预警事件数、处置事件数、事件处置率的情况,提供列表查询和导出功能。
风险精准预警
风险预警信息自动生成
通过数据比对、关联分析等方法创建风险预警模型,提取超阈值报警等异常监测数据、高等级风险数据等各类信息,对企业、行业、区域的实时风险变化情况进行智能判断,自动生成企业、行业、区域的风险预警信息。
风险预警推送方案智能生成
按照风险类型、风险等级、责任主体等维度,智能生成风险预警信息推送方案。
风险预警信息一键推送
一键式推送风险预警信息,保障风险预警信息快速、统一发布。
监测预警移动应用
政府风险监管端
满足政府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接收预警信息,查看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预测数据的监管需求。
####### 首页
政府风险监管端手机应用首页提供辖区内监测预警事件数统计,包括预警事件总数、今日预警事件数、今日处置事件数、未处置事件数,统计辖区内接入的监测设备数,包括监控摄像头和传感器的接入总数和当前离线数量,提示辖区的实时风险情况,统计各镇街的今日预警事件数及处置情况,显示预警事件发生及处置的最新动态。
#######风险点/企业基本信息
提供辖区内风险点/企业基本信息的查询查看功能,风险点/企业基本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地图位置、监测信息、未处置事件、已处置事件、风险信息,方便监管人员随时了解各类信息。
#######预警事件
提供辖区内风险点的预警事件的查询查看功能,可查看预警事件的所属位置、事件详细信息、预警参数记录、短信提醒记录、预警处置情况。
#######风险情况
利用图表对全市的实时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展现,包括实时风险等级、风险趋势、企业四色风险等级分布情况、镇街风险排行、行业风险排行。
#######设备情况
提供辖区内所有接入视频、传感等设备的查询、查看功能,设备信息包括所属风险点名称/企业名称、设备名称、监测场景、安装位置、运行状态离线时间,方便用户随时了解辖区内企业的设备接入及实时运行情况。
基层风险检查端-企业用户
通过基层风险检查端的移动应用进行监测预警处置作业,让企业用户只需要携带手机就能实时接收和查看监测预警信息,方便在处置现场进行处置情况录入,可随时关注风险点的动态变化情况。
#######首页
基层风险检查端应用首页提供企业安全员的监测预警事件数统计,包括预警事件总数、今日预警事件数、今日处置事件数、未处置事件数,统计接入的监测设备数,包括监控摄像头和传感器的接入总数和当前离线数量,以及未处置、已处置的预警事件详情。
#######预警事件查询
提供本企业安全员的监测预警事件的查询查看功能,可查看预警事件的详情、短信提醒记录、处置情况,同时提供处置情况查询、预警时间查询等多个事件查询条件,满足各类查询需求。
#######预警事件处置
提供预警事件的处置功能,方便本企业安全员及时录入处置情况,可查看了解预警事件详细情况,需要录入的处置信息包括预警原因、处置措施、处置现场照片。
#######设备情况
展示当前的视频、传感等设备信息,包括设备名称、监测场景、安装位置、运行状态离线时间,方便用户及时掌握设备实时运行情况,对离线设备及时进行排查处理,保障设备的可靠运行。
基层风险检查端-网格用户
通过基层风险检查端的移动应用进行监测预警处置作业,让网格员只需要携带手机就能实时接收和查看监测预警信息,方便在处置现场进行处置情况录入,可随时关注风险点的动态变化情况。
####### 首页
基层风险检查端应用首页提供本网格员的监测预警事件数统计,包括预警事件总数、今日预警事件数、今日处置事件数、未处置事件数,统计接入的监测设备数,包括监控摄像头和传感器的接入总数和当前离线数量,以及未处置、已处置的预警事件详情。
####### 预警事件查询
提供本网格员的监测预警事件的查询查看功能,可查看预警事件的详情、短信提醒记录、处置情况,同时提供处置情况查询、预警时间查询等多个事件查询条件,满足各类查询需求。
####### 预警事件处置
提供预警事件的处置功能,方便本网格员及时录入处置情况,可查看了解预警事件详细情况,需要录入的处置信息包括预警原因、处置措施、处置现场照片。
####### 设备情况
展示当前的视频、传感等设备信息,包括设备名称、监测场景、安装位置、运行状态离线时间,方便用户及时掌握设备实时运行情况,对离线设备及时进行排查处理,保障设备的可靠运行。
应急响应模块
“一张应急救援指挥综合作战地图”,实现风险点、防护目标、救援队伍、应急物资与装备、储备库、应急避灾安置点、专家等应急基础数据在“一张图”上的查询、分类、展示、统计、叠加。同时有效整合事件动态、监测预警、现场反馈、救援进展等相关各类信息,基于一张图分类展示。发生突发事件时,确保指挥官能迅速、全面了解突发事件周边的地形地貌、保护目标和危险源以及救援队伍的分布及事件相关信息,辅助用户科学有效快速作出突发事件应对决策。
应急指挥一张图
在地理信息图层上智能关联、汇总事态相关信息,实现对突发事件动态、监测预警动态的可视化呈现,基于高危风险点在一张图上一键开展应急响应、应急预案、资源调度、指挥联动等功能,并结合一张图的时空信息叠加,开展专业研判、路径规划,并对救援进展等各类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综合展现监管数据、监测预警数据、指挥救援物资数据、辅助决策支撑数据等,利用数据深度融合及智能分析决策,以提高对灾害事故的响应、处置、救援的能力。
灾情定位
在突发事件接报后,利用接警信息、视频监控以及现场巡护等方法及时确定事件的类型、等级、地理位置等信息,在地图上对事件点进行定位,同时展现该事件点位周边风险点的分布情况及各类应急救援资源的分布情况。方便在灾害发生地附近快速进行风险分析和资源分析,充分掌握事发现场周边情况,有效辅助领导进行应急指挥。
启动响应
根据突发灾害事件的级别和严重情况,自动关联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并及时更新事态进展和响应措施。
1、响应启动(响应终止)
系统根据突发灾害事件的级别和死伤情况等,可在系统中选择相应预案,匹配应启动的应急响应级别以及对应灾害领域的应急专家,同时,能够基于数字化预案,自动关联与灾害相关部门组成指挥部成员,系统能够自动关联出各部门的负责人、联系电话等信息。支持人工对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级别进行调整和录入,并确定启动处置响应。依据灾害事件的发展和演变,可及时变更响应级别。救援结束,发布终止响应,并短信通知到相关人员。
2、应急预案响应
实现启动响应后对突发灾害事件预案的结构化应用。通过对灾害事件不同响应级别对应基本信息、总指挥部、现场指挥部等内容的配置和应急预案要求,基于灾害情况,快速成立突发灾害事件处置的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可根据情况建立灾害事件应急群组并确定群组人员。
当灾害发生后,及时上报,根据录入的受灾面积、伤亡人数等信息,可以设置启动的预案级别,并列出应急措施。经灾害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人审批后立即启动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3、突发事件综合研判
专业处室指导协调相关突发事件和灾情信息的应急响应,协助应急指挥中心事态综合研判。
基于灾情信息对突发事件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与研判,辅助制定应急处置决策方案。
救援指挥调度
1、救援资源调度
灾害发生后,相关单位或现场人员通过该功能反馈救援资源的需求情况和调度情况,便于指挥部掌握和统一协调指挥。并可以实现对相关单位和人员一键呼叫、一键短信、一键传真,快速进行调度通信和任务部署。动态掌握救援资源情况,督导和协调救援资源的配置。
在灾害应急指挥过程中,直接与救援队伍、救援物资、物资储备库的负责人(联系人)直接建立通讯连接,可根据实际情况及现场处置环境选择适合的通信手段,进行有效语音调度,确保应急处置时各方信息畅通。
2、路径规划
基于灾害处置过程中对路径规划、救援资源分布情况及影响范围信息的需要,查找灾害事故现场周边响应资源的情况,并基于电子地图本身提供的路径规划功能,实现路径的智能规划、展示,结合地图数据信息,给出最优调度路径和路线,实现资源调度分析辅助功能。分析从救援队伍所在地到达灾害现场的可行性路径及建议最优路径;分析距离灾害点最近的救援力量、救援物资、救援装备等。
3、现场救援
提供灾害现场任务接收与反馈、现场处置、通信联络、现场资源配置和调度、现场救援队伍报到管理、救援情况管理等功能,将现场获取的音频、视频及数据通过有线、无线等各类通信手段传输至应急指挥中心。为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指挥中心协调现场指挥,协助和指导现场灾害救援工作提供支撑。
4.5.3.2业务应用移动化
利用移动端应用,应急救援人员能够事故现场第一时间接收应急预案中的本岗位应急任务,查询到相关应急资源,综合评判现场形势,并将现场情况及时反馈应急指挥中心,方便领导统一决策指挥,为第一时间正确应急处置赢得宝贵时间,提高了应急救援效率,确保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小化。
(1)信息查询
通过移动端应用,救援人员能够随时随地查询企业基础信息、企业应急基础信息、企业负责人、应急救援部门负责人、救援知识库等信息,第一时间掌握目前企业基本状况和救援正确处理方式,方便进行进一步应急救援工作。
(2)预案查询
救援人员可通过移动端应用查看可以根据事故类型、行业分类、危险化学品、工作岗位等信息方便的查询企业内部订制和政府制订专项、综合的相关应急预案,平常用于应急演练、培训之用,战时用于应急救援之用。
(3)应急处置
现场救援人员接收系统自动推送政府启动应急预案中与本岗位、本人相关的应急处置流程、任务、方案。方便救援人员第一时间掌握救援位置、救援方法、救援流程等正确应急处置信息,在完成应急处置后,及时记录当时的应急处置信息,方便对此次事故救援总结归档。
(4)现场反馈
救援人员将现场救援情况、应急处置信息通过移动端应用进行拍照、高清录像、登记后,反馈给指挥中心,方便领导进行进一步决策指挥。
(5)地图展现
通过移动端应用实现通过GIS来完成对相应资源的查询,将查询的结果展现的GIS的数字地图上。
查询能够使管理者快速了解突发事件的发生地点以及周边的情况,便于指挥调度方案的形成,同时,可以有效的防范衍生事故的产生。
查询能够使指挥者快速找到突发事件周围可利用的资源的种类、数量和状态等信息,从而在资源部署时能够做到优化配合和合理利用,发挥资源的最大效力,进而达到提高响应速度、快速处理事件的目的。
(6)应急通讯录
政府救援人员能够方便的查询和拨打本部门应急联系人、关联部门、企业应急相关负责人的通讯录。按部门、岗位进行分类分级罗列。
(7)应急知识库
政府救援人员可通过移动端应用实现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事故案例、MSDS等专业应急业务知识的查询,可以供政府救援人员平常学习、参考,遇到问题时可快速查阅,为更好的开展急救。
融合通信系统
支持语音电话系统接入
语音接入模块是融合通信综合调度系统基础功能模块,是迅速下达命令、协同指挥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模拟话机和IP电话接入系统,具体的组网结构如下图所示:
IP电话系统依托应急专网(IP网络),可以直接下挂IP电话、IP可视电话、一键通(IP)等终端。
支持运营商PSTN接入
系统的后端多媒体调度服务器和接入部分数字中继网、综合接入网关关均部署在XX市应急指挥中心机房内,通过IP方式接入XX市应急指挥中心专网,运营商公网通过2M线方式直接接入数字中继设备公共电话网侧或通过拉电话线提供FXO接口与综合接入设备对接接入。
前端外线用户可以是固定电话、手机等,外线用户通过直接拨打电话号码方式即可实现与系统用户的通话。系统内用户也可直接通过拨打外线电话号码的方式即可实现与外线固定电话、手机等外线用户的通信。
支持音频扩音系统接入
数字会议系统主要由数字会议前端麦克风/音箱/功放、后端数字会议主机/调音台/音频矩阵及传输网络组成。
数字会议系统为数字会议召开提供准确、即时的信息和服务。数字会议系统是集计算机、通讯、控制、音响等技术于一体的会务自动管理系统,提供会议报到、发言、表决、音响等功能,由于在线路上传输的均为数字化信号,所以从根本上消除了一般会议系统存在的干扰、失真、串音等缺陷。
系统的后端融合平台主机同IP电话系统的调度服务,部署在机房内,通过IP方式接入**市应急指挥中心专网(IP网络)。
召开数字会议时,音频网关可获取会议的语音信号,领导对着麦克风进行讲话,即可实现扩声,通过音箱放送音频。
支持集群对讲系统接入
融合通信综合调度系统通过 3 种方式支持对讲系统接入,包括模拟常规、模拟集群、数字常规、数字集群; PDT、 DMR、 TETRA、 MPT1327、 P25 等不同制式、不同标准的多种系统。
通过无线接入网关与车载对讲机设备,实现所有对讲系统的接入。该接入方式提供了最通用的接入方案,无论是什么系统,通过该方案均可实现融合通信指挥调度平台与对讲系统终端的语音互联互通。
常规对讲系统主要通过无线接入网关接入,通过车载台的尾针引脚接口定义控制车台的发射和接受,从而达到呼叫该车载台可以覆盖到的无线终端的目的。另外一个方面,车载台接收到的语音通过接口传递给网关,而网关实现了从模拟语音到VOIP语音的转化,通过VOIP方式传输语音到中心的综合通信指挥调度系统进行语音的二次交换。该网关接入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远程的部署该接入网关,通过IP的承载方式统一接入系统之中。通过 PSIP 协议,实现与集群系统终端用户之间的组呼、单呼通话
支持手机或单兵系统接入
融合通信综合调度系统可提供手机或单兵 APP 接入,实现指挥中心对现场人员的调度,通过客户端任务下发,GIS 定位显示、视频通话、多媒体会议等功能了解现场情况,现场人员通过手机或单兵 APP 视频预览、信息上传、 视频上传等功能实现及时向指挥中心反馈情况。
公网终端用户登录宽带集群终端界面,依托3G/LTE/WIFI网络,可实现移动终端到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到固定终端(调度台)、固定终端(调度台)到移动终端之间的语音功能,并可实现相应的视频功能,视频功能包括:图片回传/下发、视频回传/下发等视频功能。
支持视频监控系统接入
视频监控接入部分主要通过XX市大数据发展局的视频共享平台来实现与各部门视频资源共享。
视频监控接入部分的综合调度服务器同IP电话系统的综合调度服务器,视频服务器与综合调度服务器部署在机房内,通过IP方式接入应急专网(IP网络),视频代理服务器通过SDK开发接口方式和XX市大数据发展局的视频共享平台对接,视频输出网关可通过VGA/HDMI等接口与管理平台系统对接,从而实现视频的上大屏功能。
和视频监控系统互联后,可将每个监控点摄像头与通信终端绑定,实现呼叫监控点对应话机或者对应话机呼入的同时立即在调度台或大屏上调出对方的监控画面。在智能分析系统检测到非法闯入人员时,将自动向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告警,并在地理信息系统上显示该点的告警信息,也可及时调用监测点的监控视频,调度或值班人员可以看到报警信息,并及时进行语音调度、广播调度,配合安全保护等工作。
视频监控系统另与火灾告警系统等安防系统联动,在接收到事件提示时,可自动在调度台、大屏调度应急提示点的视频。另外,在调度台上也可通过手动控制的方式将需要查看的监控图像投放到大屏上。视频流采用H.264编码。
支持视频会议系统接入
视频会议接入部分主要由视频会议系统、后端融合通信主机、视频及传输网络组成。
视频会议系统主要由前端视频会议终端、后端视频服务器及传输网络组成。
XX市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会议系统可建立多个视频会议室,也可通过可视话机或手机,采用IP传输链路的视频通讯。视频会议终端采用多种型式,有硬件视频会议终端、视频会议桌面软件终端、会议室音箱、会议室麦克风、USB高清摄像头、一体耳麦或传声扬声器等。通过图像、语音、多媒体视频等多种方式召开视频会议并交流信息。
视频会议接入部分的综合调度服务器、视频服务器部署在机房内,通过IP方式接入XX市应急指挥中心专网(IP网络)。系统通过配置视频服务器,同时对多路不同编码类型的视频数据进行编码转换;视频服务器支持ITU-T视频编码H.264、MPEG4、H.263编码算法的全集;支持同时多路视频转发(支持4到16路并发转码、支持4到8路并发视频会议);支持多路视频混码转发,即可将多路不同格式的视频混合成一路转发给目的终端;支持不同速率的视频转换。系统可提供视频会议接入服务,各处的视频会议的视频调出至其他会场终端,或调入其他终端的视频图像。
普通通信终端(如IP电话、模拟电话、手机、模拟手台等)也可加入视频会议,获得视频会议的音频资源,同时视频会议终端可获得普通通信终端的音频资源,召开音频会议。实现各种不同的音视频通信终端的统一召开会议。调度员在音视频混合会议中,可对混合会议以及与会人员进行控制。视频流采用H.264编码。
恢复重建模块
灾情评估
与报灾系统对接,根据报灾系统的字段及报送模板要求,系统对应生成灾情报送报告。
灾后救助
对灾情应急救援各过程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包括预案实施效果、人员到位情况、物资到位情况、协调组织情况、外部部门协作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形成灾后救援评估报告。
事故复盘
以“风险防控-风险监测预警-事故应急指挥-灾后恢复”作为一个完整从源头治理、事前监测、事中救援、事后总结的闭环管理业务链,对该事件风险点信息、管控措施、应急响应过程进行全纪录,包括指挥调度信息、现场反馈信息、应急现场的音视频等,以时间轴的方式进行展现,形成一个数字化的案例,对于灾情可以做复盘和追溯。
危险化学品在线监测预警专题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快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应急部科信办关于印发应急管理信息化2019年第一批地方建设任务书的通知》以及《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地方建设任务书》的要求,接入三、四级重大危险源罐区、库区的温度、液位、压力、有毒、可燃气体的传感器数据及视频监控数据的接入,并在“一张图”上进行展示。并与XX市危化品事故防控“看得见”平台进行数据对接。
动态监测
实现视频监控数据与实时监测数据的实时查询、统计与分析,包括实时数据查询和联网状态分析。
实时数据查询
实现接入的视频监控、重大危险源关键监测数据的实时查询及历史数据查询。可根据企业名称、参数、等多维度查询、展示、统计、分析。并提供企业信息、视频点位、储罐点位等基础信息,实现‘一张图’上的直观展示。
联网状态分析
自动轮巡、分析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数据及实时监测数据,结合危险源历史数据与在线状态,通过分析设备是否长时间丢失心跳等异常状态,自动判断重大危险源是否在线或运行异常,并生成设备状态预警推送给相应运维保障人员,从而全面掌握重大危险源接入状态,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风险预警
重大危险源风险预警
基于电子地图展示区县-化工园区-企业的监测预警分布热力图,层层点击,及时知晓各层次中监测预警分布密集地区,选择区域后实时查看区域中高风险的重大危险源企业及监测预警产生的原因,最终定位到某家监测预警频繁的企业,展示企业的基本情况、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必要时可查看企业视频及相关的储罐报警数据等。
区域风险预警
根据重大危险源风险预警计算结果,结合事故发生概率及事故后果,借助区域风险可接受标准模型,构建区域风险预警模型,计算得到区域风险预警值,进一步确定区域风险级别。结合“一张图”,通过色差图等方式直观展示重点区域风险预警情况。
预警推送
支持多种预警发布方式,包括短信发送、站内消息、预警分析报告等,不同级别的预警信息分别发布相关责任人员,预警推送基本原则,第一时间发送给企业,由企业处理,园区级实现日常值守及预警处置,市、区级重点关注园区监测预警监管工作的异常情况。通过预警发布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风险管控闭环管理
以风险动态监测预警推送信息和风险管控清单每日巡查为风险管控闭环管理的主要元素,由风险所在企业及时处理预警推送信息及每日风险管控日排查清单,形成闭环。
设置提醒功能,对于不同风险级别的未处置预警定时通过短信、站内消息等方式向企业及相关负责人发送提醒,督促及时落实。
建立风险动态监测预警推送信息和风险管控清单每日巡查的考核评分机制,由系统自动打分,对评分低的企业,列入相关监管部门重点执法检查对象。
在线巡查
实现设备、数据接入自动巡查,自动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及上传数据质量,监督企业保障设备稳定接入,提升数据接入质量。主要包括数据接入巡查及设备状态分析。
数据接入巡查
综合分析辖区内三、四级重大危险源企业、接入重大危险源企业情况、所有传感离线的企业以及部分离线的企业,分析离线时间,针对所有传感离线企业进行及时的提醒和反馈。
设备状态分析
系统对在线监测数据、实时视频数据等进行定时自动巡查,通过检测数据是否超出合理范围、是否长时间稳定不变或波动幅度太大等基础指标,同时结合历史数据计算上报频度、绘制上报曲线图等,结合地图多维度直观展现区域内企业在线监测数据的连接状态、数据源连接状态、数据质量等信息,保证实时数据和视频在线率。
综合分析
预警分析
根据报警数量及消警时长等基础数据信息,按照时间段、重大危险源分级、企业类型、所属行业、所述区域等维度,结合预警产生原因,分析预警主要因素及各因素占比情况,同时对当前风险预警数量及级别进行统计、分析。
自动生成年度、月度、周度的风险预警分析报告,包括辖区内的总体情况,下属单位的总体情况、预警变化趋势分析、预警跟踪处置情况、预警原因及分类情况分析等从整体到点状问题的综合分析,帮助监管部门快速了解当本期管辖区域的整体情况,为精准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防汛防台监测预警专题
本期主要对菏泽气象局、菏泽农村农业局、菏泽气象局等实现现有感知数据的接入,获取水情、雨情、风情等防汛防台方面的数据,划定不同的预警级别,在并在“一张图”上进行展示。并与XX市防汛平台进行数据对接。
防汛防台风险点基本信息录入
通过接口服务,由水利局导入(录入)全市山塘水库、排涝泵站、地质灾害点、危旧房、城市内涝积水点、山洪灾害危险区等防汛防台风险点基本信息。系统基于GIS一张图,自动根据防汛防台风险点基本信息中的坐标位置,标点并展示全市山塘水库、排涝泵站、地质灾害点、危旧房、城市内涝积水点、山洪灾害危险区的点位、分布和监测预警情况。
防汛防台风险点管控措施及负责人设置
系统根据防汛防台风险点基本信息,对每个风险点要求设置风险影响范围(设置影响半径)、影响人群(需要附详细名单、电话等)、管控措施、应急预案、应急资源(救援物资、救援队伍、避灾场所等)以及风险点负责人等信息。
防汛防台动态监测数据接入
其他部门数据接入
实现对菏泽气象局、菏泽农村农业局、菏泽气象局等实现现有感知数据的接入,接入内容以其他部门所能提供的数据内容为准,主要包括水情、雨情、风情等防汛防台方面的数据。
####### 防汛防台气象数据接入
通过接口服务调用气象局关于气象的相关数据,以文本、图片、表格以及在电子地图上标识等方式显示区域气象信息,为业务管理人员提供短历时降雨及预警信息。天气预报功能使用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数据。显示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包括温度、降雨、风向、风力等信息。
####### 防汛防台雨情数据接入
通过接口服务调用气象局以及水利局关于雨量的相关数据,以降雨监视点或降雨区域为数据呈现对象,基于GIS一张图,自动展示该对象时空范围内的关联数据信息,包括实时降雨信息、历史同期降雨等,供用户进行直观、快速查看,掌握辖区降雨实况及影响态势信息,为领导防灾减灾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 防汛防台水情数据接入
通过接口服务调用水利局关于水情的相关数据,以江、湖、河、水库等为对象,基于电子地图,自动展示江、湖、河、水库对象时空范围内的关联业务信息,包括实测水位、上下游水位、区域降雨、历史同期水情等,并对水情态势进行分析,呈现水情动态实况、水库/江河水位排名(超限、超警)、降雨动态实况、历史同期水情对比分析等,供用户一站式查看,掌握辖区水库/江河水情态势,为防洪调度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 防汛防台台风数据接入
通过接口服务调用气象局关于台风的相关数据,以台风事件为对象,基于电子地图,自动展示台风期间关联时空范围内的业务数据信息,包括实时台风路径、风力、风速、气压等基本数据,呈现台风路径趋势、当前台风距辖区距离、预测登陆时间、台风影响区域分析等,供用户进行直观查看,掌握当天台风态势,为辖区防台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 防汛防台监测视频数据接入
通过视频监控系统集成各监测点的视频监控,接入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影像,将各地区的视频监控站点根据地理分布图加载至GIS平台上,用户可通过选择关心站点查看视频监控点实时视频信息。
######实时数据查询展示
实现对菏泽气象局、菏泽农村农业局、菏泽气象局等实现现有感知数据的接入,获取水情、雨情、风情等防汛防台方面的数据。包括接入水位、雨量、风速、风向等感知数据以及重要部位的监控数据。可根据防汛监测点名称、水位、雨量、风速、风向等参数进行多维度查询、展示、统计、分析。并提供防汛监测点信息、视频点位、感知点位等基础信息,实现‘一张图’上的直观展示。
防汛防台风险预警
防汛防台监测点风险预警
根据防汛监测点对水位、雨量、风速、风向等感知数据的监测要求设置监测预警阈值,当水位、雨量、风速、风向等实测感知数据超过设定预警阈值时就产生预警信息,向防汛监测点负责人发送预警信息和传感器实测值。
防汛防台预警推送
支持多种预警发布方式,包括短信发送、站内消息,不同级别的预警信息分别发布相关责任人员。最终会留存预警相关记录,提供查询。
三级预警信息推送第一时间发送给防汛监测点负责人,由防汛监测点负责人处理;
二级预警信息推送第一时间发送给防汛监测点负责人以及乡镇街道防汛负责人,由两级协同处理;
一级预警信息推送第一时间发送给防汛监测点负责人、乡镇街道防汛负责人以及区应急局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由三级协同处理;
防汛防台风险管控闭环管理
以风险动态监测预警推送信息和风险管控清单每日巡查为风险管控闭环管理的主要元素,由风险所在企业及时处理预警推送信息及每日风险管控日排查清单,形成闭环。
设置提醒功能,对于不同风险级别的未处置预警定时通过短信、站内消息向相关负责人发送提醒,督促及时落实。
建立风险动态监测预警推送信息和风险管控清单每日巡查的评分机制,由系统自动打分,对评分低的防汛监测点,列入相关监管部门重点执法检查对象。
防汛防台综合分析
预警分析
根据报警数量及消警时长等基础数据信息,按照时间段、防汛监测点分级、类型、区域等维度,结合预警产生原因,分析预警主要因素及各因素占比情况,同时对当前防汛风险预警数量及级别进行统计、分析。
自动生成年度、月度、周度的防汛风险预警分析报告,包括辖区内的总体情况,预警变化趋势分析、预警跟踪处置情况、预警原因及分类情况分析等从整体到点状问题的综合分析,帮助监管部门快速了解当本期管辖区域防汛监测点的整体情况,为精准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防汛防台调度指挥及人员转移
根据系统提供的预警信息及各防汛防台风险点负责人的反馈,启动防汛防台应急响应。根据各防汛防台风险点制定的应急预案,对受灾害影响范围内的人员进行及时的撤离和疏散。并调集车辆、队伍和物资配合人员撤离和疏散,同时开放避灾安置点,发放避灾物资等。
一旦启动防汛防台风险点应急响应,系统自动根据防汛防台风险点基本信息中影响人群的名单和电话发送短信和电话语音提醒(不在本次建设),通知需要撤离和疏散的人。
撤离和疏散车辆调度:根据防汛防台的实时情况规划撤离和疏散人员集合点、车辆运输路径等;
避灾安置点调度:统计避灾人数、确定避灾人员(姓名、电话),并发放避灾物资;
避灾人员确认:对于发送避灾通知的,但是未去避灾点安置的避灾疏散人员,要根据灾害影响范围内的人员逐一进行确认;
防汛防台灾情上报
为及时掌握防汛防台风期间灾情险情,科学精准指挥调度,根据省、市、区的要求,建立规范XX市防汛防台风信息报送机制。
报送内容
报送渠道
1、微信
2、浙政钉
3、传真
4、系统平台
数据接入业务
数据资源规划
资源目录设计
按照业务驱动的设计思路,应急管理信息资源分析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开展信息的汇总与整理。在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三大业务域的信息资源需求下,从业务系统填报、物联感知获取、外部委交换、行业及社会单位共享等方面进行收集汇聚,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分类编目,最终形成应急管理信息资源目录。本期主要针对于企业信息、安全生产基础信息、风险点信息、自然灾害相关信息进行编目的设计整理。
各业务域信息资源分析
通过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三大业务应用域所需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开展信息资源的梳理工作。本次建设整理的业务领域主要包含本期项目中包含的安全生产及自然灾害相关的业务,主要将提供这两块业务的数据库设计及数据字典表设计,包括企业信息、安全生产相关信息、风险点信息、自然灾害相关信息。
数据接入
数据接入主要实现内部数据、横向部门数据、社会及互联网数据、感知数据等全域应急数据的接入,涵盖监督管理、风险监测、指挥救援等全业务域。通过统一接入,将源数据集中存储至原始库。利用数据抽取、消息服务、数据交换、填报采集等技术手段,解决应急管理信息资源在集中汇聚时面临的分散孤立、源头多样、跨网传输等问题,为应急数据资源的汇聚集中、统一标准化处理和信息资源池构建提供源数据支撑。
数据接入是要实现数据的“多源汇聚”,采用统一的数据接入模式,以标准化、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接入;提供采集全面、动态可配的数据接入机制,实现数据的获取分发、策略配置、任务配置、任务调度、数据加密、断点续传等数据接入功能;当接入时,获取来源数据存储位置、提供方式、总量和更新情况、业务含义、字段格式语义和取值分布、数据结构、数据质量等,同时记录数据资源目录以及数据血缘信息。
图:数据接入
接入范围
本次项目建设接入数据包括内部数据、横向相关单位、感知数据。
1、相关部门数据接入范围
相关数据接入来源主要包括气象局、农村农业局、交通局、公安局等部门,数据内容主要包括:气象数据、水利数据、“两客一危”信息、监测预报数据、各类统计数据等。
2、感知数据接入范围
本期接入感知数据范围为危险化学品领域的感知数据。
3、其他对接
平台具备视频接入的扩展。
接入方式
数据接入是通过从网络文件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数据库、消息交换等数据源中读取或抽取数据以供后续处理的过程,在数据集成过程中,应根据数据来源、数据分布、数据类型和数据物理存储、数据量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引接方式实现数据的整合。
针对不同数据传输场景可采用对应的传输方式,针对网内数据传输可采用数据库直连或访问服务的数据交换;针对跨网络传输可采用消息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交换,此时网络安全设施可根据安全等保要求开放相关协议和访问控制实现消息的路由;对于网络物理不联通的环境,将提供数据导入导出功能。
接入策略
对于现有已建系统接入,已进行应用整合的系统采用一次性全量接入方式进行数据迁移,沿用系统全量数据抽取、增量同步方式进行接入;规划新建系统将根据实时性要求开展数据接入与交换。数据采集接入策略支持交互式接入、批量数据接入以及实时数据接入三种方式。
数据交换共享平台
数据共享交换子系统是数据治理系统数据接入的重要通道,数据共享交换功能通过库表、文件、服务接口等方式实现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内部以及与外部的数据共享交换。
1.与内部已建系统对接:主要实现对接整合XX市应急管理局菏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的业务数据,包括企业基本信息、隐患信息、应急物资装备信息、应急队伍信息。
2.横向安委会主要成员单位对接:向安委会主要成员单位包括农村农业局、气象局等部门进行视频和传感数据的对接。
3.纵向管理部门数据对接:XX市应急管理局应遵循部级数据共享交换标准开展数据共享交换系统的建设,与XX市局、山东省厅进行数据对接。本项目对接内容如下:
1)三、四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监测预警数据与XX市局对接;
2)水利、气象部门接入的防汛抗旱数据与XX市局对接;
3)本次项目涉及的风险监管数据、应急预案数据、突发事件数据预留与XX市局的接口;
4)预留与山东省基础库的企业数据对接接口。
总体设计
数据交换平台可以从逻辑上分为三个层次:网络传输层、核心功能层、应用接口层,如下所示:
网络传输层:基于消息中间件,在全网络范围内建立起数据传输的通道,实现数据从任何源节点到任何目标节点的可靠的数据传输。主要功能有异步通讯、传输的可靠性、信息的安全性、负载均衡,容错性能。
功能层:提供信息交换平台的管理功能和主要业务逻辑,包括数据交换引擎、通过适配器实现对异质异构数据库的连接、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迁移和数据同步、实现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的数据上传上报、数据格式转换、配置管理等功能。
接口层:为业务系统提供数据交换服务的接口。应用系统可以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提供的接口在所有的数据源上实现自己的业务功能,应用系统在各自授权范围内访问信息交换平台上的所有数据源。
下图所示的数据交换平台技术架构图中,数据交换引擎是数据交换平台的核心功能,负责数据交换的具体实现,主要功能包括:消息发送/接收模块、主控服务、客户端配置管理、适配器管理服务等。数据交换引擎通过数据库适配器连接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和其他相关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利用数据交换平台的应用接口层提供的服务,最终通过数据交换引擎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适配器采用XML实现业务数据库与数据交换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每一种类型适配器对应一种类型的数据库(或其他类型的数据源),如果有新的数据源加入系统,只需要开发一个针对该数据源进行数据访问和转换的适配器即可。数据交换引擎通过主控服务、客户端配置管理、适配器管理服务及消息发送/接收模块等功能服务模块实现与外部数据的交换。
接口设计
数据交换以Web服务方式提供接口,提供给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等系统调用,实现业务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之间的数据对接。
数据接口以Hession WebService传输方式提交,数据统一设定为UTF-8编码格式;数据接口返回统一采用JSON格式。
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采用完全独立于语言的文本格式, JSON 是 JavaScript 原生格式,在 JavaScript 中处理 JSON 数据不需要任何特殊的 API 或工具包。
技术特点
前置机支持Windows、Linux、Unix等操作系统,支持异构数据库之间数据交换和共享,能与各种主流关系型数据库连接,支持不同操作系统之间信息交换应用的互联互通。
基于开放的J2EE并采用组件式的三层架构,采用Java、Servlet、JSP、XML等Java2技术;采用基于HTTP协议的数据接口;采用XML作为标准的数据格式。
针对各种异常情况提供了完善的处理机制,在网络异常中断,人为关闭进程,操作系统崩溃等情况下,可以确保数据不丢失,故障处理后数据能成功完成传输。须解决复杂网络异常状况导致的系统崩溃、数据丢失问题。采用定时轮询,断点续传的策略实现。
采用内存消息池,同时采用更高效率先进的交换技术,提供硬件允许情况下无限制的缓冲能力。解决了网络故障时的消息缓冲要求,应用系统不需要处理网络中断等异常情况。
具有完整、全面的安全体系和良好的安全性,能够提供信息传输保密性、数据完整性、身份识别等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信息交换的安全运行。
具备任务调度、格式转换、数据传输、访问权限、文件加密、日志监控等丰富功能。